文/储杏元
汪曾祺先生品茶、喝酒、写字、修花、剪草,把日子过得诗意盎然。
他说:“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、真实的东西,人的美、人的诗意告诉别人,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,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。”这是我一直喜欢先生文字的原因,他让我觉得生活是很好玩儿的。
我特别欣赏《鉴赏家》中画家季匋民和卖果子叶三之间的友谊。画家画了一幅紫藤,问叶三,好不好?叶三说好!好在哪里?叶三说,紫藤里有风。画家说,你是怎么知道的?叶三说,花是乱的。对极了!
他画了一张小品,老鼠上灯台。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。何以见得?叶三说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。它很顽皮。对!
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墨荷。画完了问叶三,如何?叶三说,四太爷,你这画不对。
不对?
“红花莲子白花藕。”你画的是白荷花,莲蓬却这样大,莲子饱,墨色也深,这是红荷花的莲子。
是吗?我头一回听见!
展开剩余77%画家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,画了一张红莲花,题了一道诗:红花莲子白花藕,果贩叶三是我师。惭愧画家少见识,为君破例著胭脂。
生活中,画家需要一个既懂他的画又懂他的人,而叶三刚好就是这个人。我感动的是,叶三虽然只是一个卖水果的,但叶三不假充内行,也不谄媚与卖弄,而是真懂画,真心赞赏画家,一来二去的就进入了画家的世界,二人成为了莫逆之交。
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如此。
我们小区,不管大人,还是小孩,都喜欢在小广场上乘凉、散步和聊天。
傍晚,我也坐在那里,聆听他们聊着家长里短,聊着校内校外的事情,聊着最近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。
这时,二岁的林宝宝摇摇晃晃过来牵住我的手,我很好奇,这是要去哪里呀?我起身跟着他一起走,他走到路灯旁边蹲下来,我也蹲下来,我看到他的小手,指着一队小蚂蚁给我看。原来,这里有一个蚂蚁洞,洞口处有许多小蚂蚁排着队往外走。天气闷热,小蚂蚁们这是在搬家呢。
我陪着林宝宝蹲在那里观察蚂蚁,他的眼睛一眨也不眨,认真的看了将近半个小时。我陪着这位小可爱看蚂蚁搬家,用心去理解他的世界,这是我乐意做的最有趣的事情之一。
每次在小区遇见他,他都会亲切的喊我“缇奶奶”。那奶声奶气的声音吐出来,我的心都融化了。如果我不在家,遇见了“缇爷爷”,他就会问“缇奶奶哪里去了?” 我听到,心里暖融融的。何其有幸,我被这样一位小可爱惦记,是什么滋味,你们懂吗?那是一种幸福而甜蜜的感觉啊。
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·德雷克斯说:“不要帮孩子做他能做的事。”我们要做的就是陪着她,鼓励她,信任她,并支持她的探索,用语言和行动为她的行动赋能。
我家小宝堆叠积木,堆着堆着,她就把它们推倒,积木哗啦一下四散开来。我看着她惊奇的表情,问她为什么要推倒?她说,我要重建它们,搭建不同的形状啊。我也喜欢听它们倒下来的声音,像我从高处跳下来一样。你的想法真有趣。我干枯的思想,也被她的思维与联想所滋润所开启。
小宝每次出门都坐在地上,自己穿鞋子,穿好后在我面前蹦一蹦,跳一跳,她觉得自己穿上的鞋子好有成就感。有一次在家里把鞋穿反了,这时候有的家长忍不住上前帮她纠正过来,千万不要。如果家长说,你花了很大的功夫,自己穿上了鞋子,虽然有点歪,但你努力做到了。或者来一个击掌,或者来一个拥抱,这样的话与行动比纠正更有力量。现在小宝穿鞋没有反过了,她已经拥有自动纠错的能力。
本来试错,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,也是大人的必修课。有些小孩子被大人不断的纠错,他们不再主动分享想法,因为害怕被批评;不再尝试新事物,因为害怕被否定,从而让孩子失去试错的勇气,就像我们小区被反复修剪的树苗,看上去是很整齐,但却失去了向上生长的生命力。
小孩子做事慢,大人就认为是拖拉。事实上,慢就是小孩子的节奏,这是成长必经的道路。千万不要把大人的节奏和要求强加在小孩子身上,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,甚至有点残酷。大人的腿那么长,还要求小孩子和你一样的速度走路,保持一致,可能吗?你的手臂那么长,还要求孩子和你一样拿到高处的物品,能实现吗?你的嘴巴那么大,还要求孩子和你一样准时把饭吃完,吃不完就收走,这对于小小的她公平吗?你们有没有想到,她还只是一个孩子。孩子就要按照孩子的节奏,而不是大人的节奏,大人给到孩子的是陪伴是耐心是时间。往往大人都是急于看到结果,而不是给予他们阳光、水和雨露,让他们扎下根。
我们不要急着评判,不要忙着贴标签,不要及时纠错,试着观察,试着倾听,试着描述。比如,画家季匋民和卖果子叶三之间的友谊,是理解是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欣赏;比如,我和小宝,和林宝宝之间,是陪伴是赞赏是爱的表达。只要你需要我,我就陪着你,做你想做的事情。你就是在告诉他们,我看见了你,你很重要,你的世界,值得被理解,值得被尊重,值得被赞赏。
汪曾祺先生说“世界先爱了我,我便不能不爱它。”这样的生活能不美吗。
发布于:安徽省股票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